评论精选集[142]——很久都没有的评论
小吃和旅游离不开特烽对你的博文《新年好》发表评论
2012-04-17 20:44:38 [回复]
当年明月颠覆了我对明朝的看法。我以前接触的明朝,除了皇帝昏庸,太监当道,于谦袁崇焕等忠臣被戮,推行八股文禁锢文人思想,末年被女真侵略,最终亡国。当我读完这篇文章时,我才发现我不了解历史,只是一只脚刚踏进历史的大门,就说自己了解历史,其实是坐井观天。当年明月笔下的明朝是上层权力的斗争,皇权、士人阶级和太监之间的权衡,皇权有时依靠太监来压制以言官为代表的士人阶级,皇权有时依靠内阁,内阁有时压制皇权。并不是皇权永远是说了算数。当年明月笔下的内阁有能力的并不一定是好人,因为好人当不了内阁,打破我对忠奸的看法,忠臣并
各位朋友:
2012年了,祝大家新年快乐。
时间过得真快,很久没跟大家交流了,也就是今天,出来露个头跟大家打声招呼,也不是不想,实在是不好意思,新书没出来,空口说白话太忽悠了,今天借个吉利日子,出来跟大家说两句,平时实在是不好意思,惭愧了。
这一年很忙,新书写作方面,前后写了三稿,感觉可以改进的地方太多,所以还在改,很多人说我是压力大,毕竟上一本书太成功,太多人看,名气太大,被压住了,实话吧,我没什么压力,超越之前的那本书,想想就好。
其实吧,我的真实想法就一句话:不能太丢人吧。就这个想法,我很知足。
所以还在改。
明朝我也改了一版,新版大家可能已经看见了,重新修订的,加了很多图和补充史料,
(2011-05-12 19:06)
2011-05-07 23:40:15
历时50多天的《明朝那些事儿》,终于落幕了。虽然以前看过了70%左右。这50多天从头开始看,两百六十多年的历史终于完整了。
很想说些什么,但心中装的似乎是一片茫雾。正如当年明月在完成这本著作后,接受央视采访的时候说 :“别人问我你这本书究竟想表达什么?,我只想说‘我也不知道’。” 我也想说,我不知道我看后有什么感觉。历史的沉浮,岁月的变迁,一切的一切都只是浮云罢了。
看完了两百多万字,终究得写出一些感受。历史的年轮不断地前进,许多东西都会在时间的浸泡中改变原来的味道。这个时候,其实很想问下自己:“什么才是永恒的?永恒的东西到底存在不?”
第二个问题很好回答。永恒的东西肯定存在。我刚刚问了舍友,这个问题。他说:“永恒的东西存
节日问候
各位朋友:
今天冒头进城赶集,主要有两个目的:第一个目的是告诉大家,我现在还在,而且将来也在,会继续为大家服务,在过去的一年里,我一直很给力,也谢谢大家给力支持,希望将来新书出来后大家能够满意,也希望如不满意,骂的时候不要太给力,谢谢。第二,今天是2010年最后一天,本人以十二分的诚意问候大家新年快乐!也希望大家新的一年身体健康,万事如意!
明年再见!
&n
(2010-07-21 22:34)
同志们:
感谢大家长期以来的帮助和关系,俺特此向大家汇报一下前期的工作和生活情况。这段时间日常工作比较忙。当然了,有多忙估计写出来大家也不会关心,所以就不写了。身体也还行,所以也不说了,以上废话,说完。
以下,直奔主题。虽说工作比较忙,但写作的事还是未敢耽误的,请大家放心,连续三年每天都按时更新的事本人都干了,新书写作的事绝不会忽悠的。事实上,俺一直在努力,现在每天下班基本保证三个小时的时间看书查资料,一点不比以前写书时轻松。说实话,我也想过,随便弄点材料按照套路写,这几个月估计几十万字也就出来了。给大家交了账,给自己创了收,拉倒。
对这个拉倒的问题,我想了一下,实在没法拉倒,如果这么写了,大家会不高兴,大家不高兴了,就会骂我,那我也就高兴不起来了,前段时间有统计说看过明朝的人已经过亿,要这么算挨个吐口唾沫估计都能把俺冲进海里。所以伟人告诉我们,偷懒的事情没法干。有鉴于此,本人
评论精选集[143]——看书·明朝那些事儿
上善若水
《明朝那些事儿》,昨天看完了。最近很忙,看了足有两个月。
在早餐的桌子边看,在上下班的班车上看,在等人的间隙看……我放一本在包里,逮住一切空闲时间抓紧看。于是,我的近视度数又加深了些。
&n
新
年 祝 福
过年了,先祝大家身体好,在过去的一年里,在大家的关照下,各项工作大致顺利,在此多谢大家,叩首!
提键盘,想说的话很多,想来想去,却像都说了,总是那几句话,去年的访谈只接了《面对面》和《艺术人生》,也实在是无话可说,少说没诚意,多说烦人,反复说讨嫌,杯具!有鉴于此,给大家的祝词就别扯淡了,只祝大家新春快乐,身体健康(这点本人深有体会),保重!保重!来年努力写作,争取尽快报答大家的厚爱。谢谢,再叩首!
&nb
节 目
预 告
各位朋友:
今天(12月26日)下午14:05分,中央一台《艺术人生》栏目播出对当年明月的访谈。
&nbs
(2009-11-29 23:31)
评论精选集[141]——明朝的“文天祥”
小月:2009-11-27
11:42:34
可能是最小的“明矾”——7岁的张小月,在读小学二年级,读后感为证!
《明朝那些事儿》读后感
骏景小学二年级四班 张小月
最